江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16年度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督导报告》
发文:仇岳猛   发布时间:2017-03-17   访问量:9404

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5]49号)精神,切实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2016年12月12--16日,省政府教育督导办,抽调省督学和有关专家35人,组成9个专项督导组,对全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专项督导。督导组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相结合方式,督查了14所本科院校和19所高职院校,情况如下:

  一、主要进展和成效

  1.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到位。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把开展双创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落实“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高校积极与校外企业对接,对入孵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场地、资金、技术、智力和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开展创业意向调查,提供经常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流程指导和跟踪服务,并搭建了融创新创业教育宣传、经验交流、信息发布的平台,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创新创业成果、优秀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等内容,鼓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使创新创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创新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有效促进了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2.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融合。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中,开设了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众多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并明确创新创业实践可以充抵学分。如南昌大学实施“16+2+x+2+16”三学期制,规定“2+x+2”用作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基础”等纳入I类通识课程体系,将“KAB创业教育”和竞赛类课程纳入II类通识课程体系,开设创新学分类课程,实行“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学分课程”相结合,构建“创新创业训练、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为主体,“各类学科竞赛”为拓展的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构建了由国家、省、校、院(系)四个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如江西农业大学形成了动物生产类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2”生物技术专业(国际班)人才培养模式、“2+1+1”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放体验式基层林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并进,构建了高效有序的创新创业实践管理模式。三是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各高校基于本地区特色,积极开拓创新,研发新技术、寻求新渠道、建立新平台,其中突出表现为赣南师范大学的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借助赣南脐橙协同创新项目,组织、引导广大师生投入到赣南脐橙的种植、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去,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  

  3.健全保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大多数高校在创业园区设立了专门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为自主创业提供项目论证、公司注册、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专利代理、物业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如上饶师范学院为自主创业大学生申请工商营业执照提供咨询、申请、办证“一站式”服务,2013年到2015年,共有134名学生办理营业执照,2014年6月4日,《中国教育报》在第7版刊发了《上饶师范学院:多方合作助力大学生实现创业梦》,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4.拓宽经费投入,全力保障创新创业。各高校逐步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投入,基本上将其列入年度经费预算。通过校企合作、竞赛奖励、设立创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全力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如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数控技术、飞机制造技术两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投资1400万建设飞机制造中心实训大楼,在洪都航空集团内建有飞机装配、飞机检测维修等18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了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设立了100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同时吸引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5.群策群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初步显现。如景德镇陶瓷大学与景德镇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共建的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获批为人社部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性能陶瓷分离膜”项目获首届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该校作品还先后获得德国红点国际设计大奖、IF国际设计大奖和W3世界卫浴设计大奖。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所承担有国家、省部级科研、新产品开发等课题20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197项,其中有2项获国家发明奖、33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优秀产品奖,在稀土合金铸铁研究、钢结硬质合金自由锻造工艺及模具加工技术研究、微细孔电加工工艺研究、铸件毛面探伤技术应用研究等多个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研成果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每年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收入600多万元,为企业实现产值近100亿元。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发挥泰豪集团办学优势,依托集团公司产业园、创意园及相关产学融合产业公司,创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泰豪众创空间”,荣获科技部国家级众创空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本次督导评估现场考察的学校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各高校在推进此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尚未形成合力。由于各高校基本处在探索和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起步阶段,因此整合及共享社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各种创新创业资源的力度还不够,难以有效利用相应资源在行业内或区域内形成资源互补和良性互动。其内部也未形成一个主导创业并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部门,如江西传媒职业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简单理解为就业工作,未“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无法高效地提供毕业生创业就业的“一站式”服务,也不能及时提供更全面、权威、时效的创业信息,导致没有统一信息渠道沟通校内校外资源。总体上,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上,还是受到部门分割的制约,缺乏统一管理,造成了一定的资源分散,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基础薄弱,高水平创业导师尤为缺乏。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从事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的教师,大多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经过短暂培训转行而来的;二是依托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教师,通过开设部分选修课程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由于上述教师群体亲身参与创新创业的实战经历较少,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仅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创新创业环境,达不到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素质的教育目标。特别是各高校非常缺乏有企业管理经历和创业体验,熟悉企业的运作、运营、管理与经营,对业务拓展、企业发展规划等实务性操作高水平的创业导师。

  3.创业项目单一同质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各高校主要以经济管理类、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大学生创业为主,且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不够高,大部分专业的学生仍没有找到有效的创业突破口。即使各高校开展了一些学生创业项目,也大多属于低水平、同质化的程度,缺少创新性技术和原创性项目支撑,产品缺少竞争力。同时,各高校在开展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不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不紧,专业教育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模式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创业的需要,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创业的要求。

  4.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高校在引领创新、激励创新的氛围营造上还做得不够,在打造符合省情、校情的创新创业文化方面还需加强。

  三、整改意见

  1.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尽快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机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战略之一,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和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同时,立足本校特色和实际情况,整体规划,积极开拓,稳步推进。在现阶段,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真正落实“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的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一方面,要整合优化校内现有资源,改变资源分散现状,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更全面、权威、时效的创业信息;另一方面,要通过孵化器等平台推动创业方案付诸实践,走向市场,真正帮助学生创业团队取得现实效益。

  2.内培外聘,专兼互补,打造一支“双师型 ”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各高校要在制度建设、校内培养、校外聘请和引进等方面,积极探索建设学技并重、专兼结合、稳定发展的“双师型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全力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和发展。一方面,要落实政策、资金,聘用一些有着高等教育背景、自己开设公司、具备丰富创业经历的中小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更实用的创新创业知识。另一方面,既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专业的创业培训班学习,又要以挂职形式选派优秀教师到生产或销售企业第一线锻炼,鼓励和支持优秀中青年教师投身创业活动实践,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3.科学衔接,通专结合,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力度。首先,各高校要按照依次递进、有机衔接、通专结合的建设思路,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次,课程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其兴趣和需要,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以教授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为潜在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针对性和集成化,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实践操作能力;第四,要推动创新创业教材的建设,在借鉴国外、省外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尽快构建起具有本土特色并满足我省高校学生创业需要的教材体系。

  4.完善机制,强化实践,促进专业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一是要完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要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探索建立校校、校企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二是要健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课程新体系。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实现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渗透、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三是要搭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新平台。为了让大学生在专业创业实习中更好地认识创业艰辛、历练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应围绕本校2-3个优势核心专业,依托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等资源,搭建有利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新平台,如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以实实在在的创业项目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落在创新创业实践中。

  5.培育文化,营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一是各高校要继续以各类社团、协会为载体,有重点、分层次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创意大赛等,全方位、多领域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灵感;二是要加大创新创业价值宣传,发掘、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及时收集本校校友创业方面的素材,召开大学生创业总结表彰会、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各种形式的“现身说法”,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三是通过校报、橱窗、网络等载体宣传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的优秀大学生典型,在校园里营造氛围,建设矢志创业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使创新创业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

  各受检高校要对照以上存在的问题和督导组提出的建议,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整改的方案,在三个月内报送省政府教育督导办。

                        


                                                                                                江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月16日


Copyrigh 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南昌 新溪桥东一路219号
邮编:330024 电话/传真:0791-88490764 招生咨询:0791-88448942 电子邮箱:2789810946@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赣ICP备2022006732号-1 赣公网安备 36010402000346号